生态学
(0713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服务区域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社会经济绿色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胜任生态学教学、科研、行政与工程管理和生态产业研发与可持续利用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发展理念;做到品行端正、治学严谨、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求实创新,乐于奉献。
2、掌握生态学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学科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高尚的科学素养与情怀、吃苦耐劳与奉献精神、从事生态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研究和解决学科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获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
3、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英文文献阅读、写作和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潜质。
二、研究方向
1、植物生态学
围绕武陵山区植物多样性形成及维持机制等科学问题,综合运用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实验生态学和保护遗传学的原理与方法,开展重要植物类群的区系分类与系统进化、繁殖生态学及生理生态学、珍稀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等研究,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2、动物生态学
围绕武陵山区动物多样性及珍稀动物保育等科学问题,综合运用动物分类学、进化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开展重要动物类群区系分类、岩溶洞穴动物繁殖与行为生态学、珍稀动物遗传多样性及其保育等研究,为服务自然保护地建设及珍稀动物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3、修复生态学
围绕武陵山区受损和退化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等科学问题,综合运用恢复生态学、动/植物和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理论与技术,开展重金属尾矿废弃地和退化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为湘渝黔“锰三角”尾矿废弃地和武陵山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等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4、生态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含生态环境与城乡规划)
围绕武陵山区生态产业绿色发展等科学问题,综合运用动植物资源学、生态系统服务流、可持续生态学和生态旅游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从理论-技术-产业等层次,开展农林、旅游、健康等资源的开发与生态承载力间的平衡、特色生态资源的产业化技术研发,为区域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围绕武陵山片区城乡发展等科学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评价、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发展、中小城镇规划与景观设计、3S技术(GPS、GIS、RS)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重点开展城乡规划理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管理、地理信息应用、传统村落保护、乡村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三、学制与培养方式
(一)学制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
(二)培养方式
采用科教融合育人机制,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结合科研项目进行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以导师团队和学科平台共同支撑研究生培养,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精神与学术规范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6学分,专业课8学分,选修课6学分(可以在相关学科中跨专业选修课程),社会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跨专业和同等学力研究生应补修本科阶段的主要课程,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1 |
2 |
3 |
公共学位课 |
研究生英语I |
54 |
2 |
√ |
|
|
|
研究生英语II |
54 |
2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
|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
|
|
|
专业基础课 |
科学研究方法及科研写作、伦理、规范 |
36 |
2 |
|
√ |
|
|
前沿与专题讲座 |
36 |
2 |
√ |
√ |
|
|
文献阅读与交流 |
18 |
1 |
√ |
|
|
|
野外调查实践 |
18 |
1 |
|
√ |
|
|
专业课 |
高级生态学 |
36 |
2 |
√ |
|
|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36 |
2 |
√ |
|
|
|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 |
36 |
2 |
√ |
|
|
|
统计分析与R语言 |
36 |
2 |
√ |
|
|
|
选修课
|
植物生态学方向Seminar |
18 |
1 |
|
√ |
|
|
动物生态学方向Seminar |
18 |
1 |
|
√ |
|
|
修复生态学方向Seminar |
18 |
1 |
|
√ |
|
|
生态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方向Seminar |
18 |
1 |
|
√ |
|
|
植物生理生态学 |
36 |
2 |
|
√ |
|
|
植物种群生态学 |
36 |
2 |
|
√ |
|
|
植物资源生态学 |
36 |
2 |
|
√ |
|
|
种子生态学 |
36 |
2 |
|
√ |
|
|
植物逆境生物学 |
36 |
2 |
|
√ |
|
|
植物地理区系学 |
36 |
2 |
|
√ |
|
|
植物繁殖生物学 |
36 |
2 |
|
√ |
|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 |
36 |
2 |
|
√ |
|
|
行为生态学 |
36 |
2 |
|
√ |
|
|
昆虫学 |
36 |
2 |
|
√ |
|
|
进化与分子生态学 |
36 |
2 |
|
√ |
|
|
动物营养生态学 |
36 |
2 |
|
√ |
|
|
水生动物学 |
36 |
2 |
|
√ |
|
|
洞穴生态生物学 |
36 |
2 |
|
√ |
|
|
恢复生态学 |
36 |
2 |
|
√ |
|
|
微生物生态学 |
36 |
2 |
|
√ |
|
|
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 |
36 |
2 |
|
√ |
|
|
可持续生态学 |
36 |
2 |
|
√ |
|
|
城市生态学 |
36 |
2 |
|
√ |
|
|
遥感原理与应用 |
36 |
2 |
|
√ |
|
|
城乡规划与设计 |
36 |
2 |
|
√ |
|
|
区域经济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
36 |
2 |
|
√ |
|
|
自然资源评价与管理 |
36 |
2 |
|
√ |
|
|
群落生态学 |
36 |
2 |
|
√ |
|
|
理论生态学 |
36 |
2 |
|
√ |
|
|
景观生态学 |
36 |
2 |
|
√ |
|
|
补修课 |
分子生物学 |
48 |
|
√ |
|
|
|
必修环节 |
社会实践(或专业实践) |
2 |
|
|
|
|
学术活动 |
2 |
|
|
|
|
五、实践环节与学术活动
1. 实践环节
为加强研究生实验操作和科研能力,要求硕士生必须完成4-8周的实践(2学分),实践训练必须达到相应要求。实践内容可选择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含指导本科班实验课或毕业实习、协助老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协助老师指导实验课、做指导老师的助教等,由学院统一组织考核。社会实践必须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专题调查,接触工农,开展科技服务,协助实践单位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某些技术或管理问题,撰写调查报告并经学院学位委员会考核。考核合格计2学分。
2. 学术活动
为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硕士生教学科研能力,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等形式,并鼓励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经考核合格计2学分。
六、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按照《吉首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执行。各学科成立中期考核组,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和试验研究进展等进行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以指导、督促研究生下一阶段的学习。
七、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应用性及可行性。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要求在第三学期撰写相关课题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同意后,按学科研究方向进行开题报告答辩,广泛听取意见,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在第五学期对学位论文进行中期检查。由研究生本人汇报阶段性工作进展,导师小组进行分析指导。中期检查内容包括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中期检查按照《吉首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考核实施办法》规定执行。
论文内容必须为硕士生本人完成,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要求撰写。学位论文应能反映作者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生态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并在研究中取得创新性成果。
八、学位授予
取得《吉首大学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的学术成果,可以申请授予学位;经学术分委员会审查后作出决议。